首页 > 新生入学教育 > 行业动态
行业进展
时间:2016-06-23 17:16:55 点击数:

  First quantum dot monitor to hit US retail shelves this summer

We’ve been hearing a bit more aboutquantum dot technology lately, and now Phillips has released the world’s first quantum dot monitor. The Phillips 276E6ADS sports a 27-inch screen with full HD resolution. The monitor utilizes Philips Color QS Vision IQ, which is optimized to provide vivid colors and more realistic images. Quantum dot technology is a semiconductor nanomaterial that forces the electrons to move only in three spatial directions, along the x,y, and z axis, supposedly providing an image that is completely stable and uniform.

Philips have partnered with QD Vision, which produces nanomaterials that dramatically improves color quality in televisions and other types of video display technology. Color IQ, QD Vision’s trademarked design, is a 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 technology that precisely emits light to produce more vibrant blues, greens, and reds. LCD TVs and monitors with Color IQ usually exhibit a more dynamic range of colors and can show the true natural palette encoded in the picture.

1.jpg

Most LCD color televisions trade off color accuracy and detail as you go to a larger display. Have you noticed the same model of any brand TV seemingly has better color and smoothness on a 40-inch set than it does on a 60-inch set? These sets only offer about 70% of the NTSC standard color gamut. QD Vision claims their technology offers 100% of the color standard, and looks vivid at any size or resolution.

Defined color standards shown on chart of the human visual spectrum.

For graphic artists and video enthusiasts, quantum dot displays offers 99% Adobe RGB color reproduction as well. The ability to display as much of the color gamut as possible is critical to photographers and producers of visual content. Previously, high-end monitors have offered around 80% of the gamut, while the Philips quantum dot display is the first to claim 100% of the NTSC standard and 99% of the Adobe RGB standard.

Touch Display Research, an independent technology market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firm, forecasts that the quantum dot display and lighting component market will surpass $2 billion by 2016 and reach $10.6 billion by 2025. Dr. Jennifer Colegrove, CEO of Touch Display Research, projects that “51% of computer monitors will quantum dot technology by 2025.” This statement is based on market analysis that profiled over 60 companies working on quantum dot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Currently available in China, the Philips 276E6ADS will be availabl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later this summer. A stateside price has yet to be announced.

  本文转自:http://www.extremetech.com/computing/208348-first-quantum-dot-monitor-to-hit-us-retail-shelves-this-summer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首超万亿元

  近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办的“第六届传媒发展论坛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全年传媒产业总值首次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15.8%。

  《报告》指出,2014年的中国传媒产业在调整中稳步前进,在融合中寻求突破。从宏观层面看,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呈现出崭新面貌,经济增长速度稳步提高,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3.64万亿元,同比增长7.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影响已直接映射在产业规模的增长上,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传媒业亦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同时,传媒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走向深化,互联网不但对传统媒体具有替代效应,也通过媒体融合形成促进力,使传媒产业保持整体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清华大学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的统计测算,2014年全年传媒产业总值达11361.8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8%。“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有望突破2万亿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说。他表示,2014年既是中国传媒产业走向媒介融合之路的关键时点,也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霸主地位变化的重要节点。互联网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媒体全面迎来数字化。

  他认为,在新老媒体交融之际,数字、移动已成为中国传媒图景中重要的特征。投资者也正在中国快速扩张的新媒体领域寻找赢利的机会。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数字技术以及高新设备的推动下,媒体已经成为集内容、关系、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服务体。技术更新、经营创新、融合发展将是传媒产业每一个活跃主体前进的方向。

  此外,《报告》指出,2014年网络广告收入规模达1500多亿元,首次超过电视广告,报纸已处于市场生命周期的衰退期;2014年平均每月出现3部票房过亿元的国产片,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影产业中最活跃的区域;审查分级、高端人才、高新技术、版权保护、市场规则,是中国电影未来发展必须迈过的五道坎;政策、资金门槛倒逼出视频网站自制元年。《报告》在对传媒产业总体以及各细分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年度发展热点进行跟踪,剖析新技术引领下的商业模式。

  据悉,《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牵头,已连续发布11次。《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秉持了3个原则:数据说话、热点跟踪、全球比较,提升了科学性、权威性。该《报告》多角度地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传媒产业的深刻影响,给探索转型路径的传统媒体提供方向,为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指引持续成长之道。

  本文转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 http://www.gapp.gov.cn/news/1658/251982.shtml  

  

  盘点2014数字出版业

  规模攀升明显 继续高歌猛进

  在2014年年末,对这一年数字出版热点进行回顾,是一次脉络梳理,更是一次成绩见证。这一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继续高歌猛进。政策进一步利好,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推动;产业规模攀升明显,收入规模已达2540.35亿元,同比增长31.25%,数字人才、特色资源得到进一步关注;推广渠道更加多元,移动互联、在线教育已经与出版水乳交融。

  数字出版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4年4月,继2013年推出首批70家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继续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2014年,总局还联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争取财政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一批实用、简练的数字出版标准相继面世,数字出版行业更加规范。7月1日,CNONIX(中国出版物信息交换)标准正式实施。12月4日和5日,总局召开MPR(多媒体印刷读物)和CNONIX两项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部署会,标志着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两项国家标准应用推广工作由试点阶段进入示范阶段。

  产值增长得益于产业的创新。移动互联网是2014年的热点之一,比如微店的兴起,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新的营销机会。此外,2014年被称为“数字在线教育元年”,手握海量内容资源,教育类出版社在数字教育领域也有极大优势。经过了前期的布局预热阶段,移动互联网的教育学习类App、微课堂等数字产品形式,MOOC、O2O等数字教育模式,都或将成为出版业数字化的“敲门砖”。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一批来自出版业的数字产品新业态正在开花结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搭建的建筑在线,短时间内就获得了上千万元的收入。

  2014数字出版年度热词

  热词1——转型升级 热度:★★★★★

  转型升级是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的必由之路。继2013年推出首批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示范单位70家后,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继续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推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步伐。

  年末之时回顾这一年,在2013年转型示范单位评选工作的推动和示范单位标杆作用的辐射下,业界已经形成了思考主题是转型、谈话内容是转型、工作思路围绕转型的氛围。2014年深圳文博会上,数字出版展馆设置了首批转型示范单位专场,集中展示了它们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总局领导在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大型会议的高端论坛中,也多次提出并强调下一阶段转型示范工作的思路及工作重点,彰显了总局推动此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决心。

  与此同时,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还联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下一步推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工作中,总局也将通过建立重大项目考核机制和中期评估机制,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和服务,继续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热词2——融合发展 热度:★★★★★

  转型升级是以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为主体的视角,融合发展则更加强调跳出传统新闻出版的既有思维模式,以平行化、全局化的视角看待产业发展。在读者正在走向网络,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正在走向交替的历史时刻,2014年,我国传统出版业也开始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发展领域,延伸网络空间,实现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对于出版业而言,立足点在于传统出版,传统出版是根基所在。因此,要推动传统出版运用新技术、拓展新领域,要将传统出版延伸到网络空间,用适应网络传播的方式编书、印书、发书,争取“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概括起来就是:立足传统出版,发挥内容优势,运用先进技术,走向网络空间。我们要争取“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这种运行方式只有立足传统出版、运用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发展才能做到。

  可以看到,2014年,我国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不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融合、此长彼长、互荣共生的关系。而未来的数字出版发展趋势,也是基于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深度融合而生的新兴业态。

  热词3——移动互联 热度:★★★★★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了更多且更为自由的选择,也改变着内容传播渠道和产品推广方式。

  2014年,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渠道的日臻成熟,带来了新型的营销模式。微信服务号的推出,让微信营销进一步升级,从传播分享向沟通服务方向发展,同时微信的支付服务,有效培育了用户的手机付费习惯。微信功能的不断升级,也为出版单位带来了新的机遇。2014年3月初,作家余秋雨的新版《文化苦旅》签名本在微信上预售,3天之内就卖出了4000本。

  微店的兴起,使出版单位可在微信上直接面向读者进行销售,节省了渠道成本、营销成本,且能第一时间收集一手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分析读者使用习惯,充分了解阅读市场趋势、读者意见反馈、读者基本信息等,使营销投放更加精准。而微信支付、手机支付宝等服务促进着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为微店销售提供支付基础,产品变现更加快捷。目前已有多家出版单位在微信上开设微店,尝试这一出版物销售的新模式。如北京时代华语公司、华文天下、著名出版品牌《读库》的微店都在2014年相继开张。

  新媒介催生的新渠道、新模式,为出版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传统出版在夯实自身内容优势基础的同时,充分借助新媒介、新渠道、新模式助推转型升级,也实现了与新媒介的融合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不断革新,为移动数字产品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如今,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传统出版单位实施转型和互联网企业布局,开发数字出版产品的主要阵地。

  另外,2014年,智能家电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从智能电视到智能空调,再到智能冰箱,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捷,也为传统出版单位开展跨界合作带来机遇。如海尔智能冰箱电脑系统内置的300个菜谱,都是从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畅销美食类图书中精选的,图文并茂,用户可通过机身上安装的7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点击观看。这一产品创新,成为传统出版行业拓展跨界业务的典型,也可为未来新闻出版业的跨界转型提供借鉴。

  热词4——人才培养 热度:★★★★☆

  人才短缺一直是困扰数字出版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既懂出版知识又懂技术常识或研发的人才。近几年来,虽然有关部门有所重视并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法律法规、编辑加工、市场开拓、数字版权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但缺乏系统性,仍难及时补充与数字出版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行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在2014年得到进一步重视。首先是在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数字出版相关知识的分值比重增加到15%,让从事传统出版业的工作人员引起对数字出版相关知识的重视,增加数字出版业务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至于对数字出版知之甚少,甚至在开展传统出版业务时,从组织素材、选题策划阶段,就开始考虑如何与数字出版相对接,从而有利于推进传统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工作和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其次,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推动的“北京市数字编辑职称考试”工作,经过近3年的筹备进入冲刺阶段。目前,考试大纲的制定和命题工作即将完成,将于2015年1月向在京各相关单位公布考试日期并进行考务安排,这对于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作来说,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不仅为目前在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从事数字内容产业相关的编辑人员提供了职称晋升的通道,而且对于民营机构的相关从业人员来说也是福音。这意味着其职业身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不同企业间流动不会影响职称的正常晋升,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正常交流与人才流动。更为重要的是,“数字编辑职称考试”将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进行规范,对相关技能与知识进行强化,这将有利于数字版权的保护与标准运用的规范;通过考试试题的命制,也可以使参考人员对数字内容产业的最新发展理念、技术和趋势有所把握与关注。这两场考试所形成的合力将有力推动数字内容产业正常、有序、健康发展。

  热词5——特色资源 热度:★★★★

  随着传统出版转型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出版单位在加大对技术应用、渠道建设等方面投入力度的同时,对内容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内容资源是传统出版单位的优势所在,数字出版改变的是产品的组织、呈现形式与传播渠道,并不影响用户对优质内容的渴求。

  2014年,传统出版企业逐渐打破了以往只投入无赢利的尴尬局面,部分企业在数字出版业务上加强内容建设,夯实自身优势,对自身拥有的内容资源进行整理、分类、组织,分析并确定已有内容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将不同的资源与相应的载体、传播渠道、阅读终端的特性相结合,打造特点鲜明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成品牌特色,构建系列产品群和特色资源数据库,从而发挥内容资源的最大功效。在此基础上,部分企业还充分借助新技术、新渠道,已取得了较好收益。如人民军医出版社通过推出跨媒体图书、数字医学专业数据库和手机阅读器等数字产品,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等专业出版社的专业数据库也做得风生水起。目前,特色资源库建设呈现出平稳发展的态势,涉足专业出版的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和产品竞争力也明显得到提升。

  热词6——在线教育 热度:★★★★☆

  我国在线教育发展迅猛,一方面是由于在数字化、信息化浪潮驱动下,政府大力推行教育资源均衡化、平等化,创建新型教育模式等政策带来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就产业环境而言,相比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资源、用户分散,数字在线教育出版的市场发展潜力更为业内所看好。

  2014年被称为“数字在线教育元年”,经过了前期的布局预热阶段,数字在线教育迎来发展高峰。由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在线教育也在向移动化、碎片化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学习、教育学习类应用软件、微课堂等数字产品形式,MOOC、O2O等数字在线教育模式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数字在线教育领域的投融资也将迎来高峰。美股上市公司好未来在2014年1月以1.5亿元战略投资在线母婴交流与教育平台“宝宝树”,拓展在线课程;培训机构新东方也在互联网教育领域持续发力,对于在线教育的子公司发展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支持。2014年2月,阿里联合淡马锡和启明创投,投资国际在线教育平台以及最大的在线英语学习机构Tutor Group。随后网易也在互联网教育上频频发力,2014年上线“有道在线教育平台”,包含视频课程、学习型应用软件、电子书、测试工具等符合移动设备的学习内容与资料。

  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利好,相信在线教育在2015年也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http://www.gapp.gov.cn/news/1656/234860.shtml

 

  数字印刷与电子商务融合共赢

  在分类众多的印刷行业中,数字印刷业以其机动灵活、高效快捷的特点正逐渐被各个领域所应用,以极快的速度渗入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满足着人们对印刷品个性化、多样性、灵活性的需求。不管您身处何处,无论您是印刷名片还是打印投标标书,或是制作一本个性相册,只需打开电脑,进入在线数字印刷定制网站,根据系统提示进行简单的几步操作,您的创意和需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变成您所需要的产品。

  然而要获得这种体验,就必须利用IT技术将数字印刷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没有时间空间限制、随时在线的交互式设计制作系统,以及数字定制印刷的商务模式。

  摒弃传统经营观念

  电子商务发展已久,但是数字印刷行业的电子商务目前还处于刚开始的阶段。由于认识不足、观念差异、技术不成熟、相关人才短缺等问题,在我国的数字印刷行业中,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大。很多数字印刷企业认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对中小型企业并不适合,电子商务在数字印刷业中的应用价值有限。诸多原因导致了电子商务在数字印刷行业中发展缓慢,不像在其他行业中发展得那么迅速。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数字印刷技术迅速发展,到目前形成了与传统印刷技术共生共存、相互补充并逐步扩大份额的态势。也正因为这种共生共存的关系,在经营模式和观念上数字印刷业受到了传统印刷业较大的影响,传统印刷业普遍认为印刷业开展电子商务是可有可无的。因此数字印刷业要全面进行电子商务发展,就必须摒弃这种来自传统印刷业的经营观念。当今社会是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数字印刷业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迫在眉睫,它不仅可以迅速增加客户订单,而且可以让客户与企业进行互动,从而稳固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全新的业态,它将会是数字印刷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有理由认为,数字印刷业应尽快地全面发展电子商务,通过IT技术手段有效地将数字印刷与电子商务进行融合,建立数字印刷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线上线下业务关系互通的数字印刷企业,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降低企业的各种运营成本。以目前数字印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来看,将企业立足于网络、数据与App的应用及个性化定制作为数字印刷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切入点比较合适。

  打通各类交互平台

  开通企业网站是实现电子商务功能的基础,企业将自己的服务内容、产品内容、企业文化等通过互联网来宣传,这是电子商务的最低层次表现。企业开通网站后需要对首页进行关键词优化,然后在百度、谷歌、新浪、雅虎等门户网站进行登录。预算充足的话,还可以通过竞价排名将自己企业信息显示在搜索引擎的首页;与同行业间的网站进行交换链接,在行业门户网站登录并进行一定的广告投放等,进行一系列的网络宣传与推广。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宣传是速度最快、费用最低、传播最广的方式,通过这样的宣传,客户可以快速地发现你的企业,并与你取得联系。

  此外,通过对企业网站论坛、微博、微信、推特等社交平台的使用,增加与客户的互动,及时将新产品、新服务的信息发布到在线社交平台上,第一时间获得客户对此产品或服务的反馈,利用这种反馈意见来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调整、完善。数字印刷电子商务平台还应通过App的应用来实现与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和网络购物平台的有效链接,创造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创意、设计、制作、阅读欣赏、购买的电子商务平台环境(例如,通过手机随手拍一张照片,然后直接通过手机上的App发送到在线数字定制系统,快速地进行编辑制作并且提交生产)。

  企业还可以建立或购买行业客户数据库,分析客户行为,判断客户的真实需求、经常性需求、潜在需求、裙带关系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反馈来满足这一系列的需求,从而达到增加销售提高利润的目的。简单迅速的支付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客户的在线体验,可以让客户非常愉悦地购买产品或接受服务。

  实现商业模式个性化

  个性化定制是数字印刷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个性化定制就是按照客户特定的要求,把客户特殊的要求印刷到指定的产品上去,这个要求可以是指定的图案也可以是指定的文字,这样客户可以获得自己定制的个人属性强烈的商品。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用的名片就是个性化印刷品定制服务最基本的表现。客户给出个人信息后随即就可得到一盒完全个性化的名片。提供个性定制服务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数字定制平台,借助在线平台,可以让很多彰显个性的印刷品,比如个人明信片、纪念册、相册、台历挂历、请柬、门票等,以个性化数字印刷方式来实现。

  个性化定制的商务模式是客户直接融入设计创意之中,加入自己的个性元素,获取自己喜爱的个性化印制产品。而印刷企业则可根据客户体验的反馈信息来对产品或服务进行优化,这样既可以提高客户体验度,又可通过口碑式营销扩大消费群体,从而提高销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可以简单地将客户的创意融入印刷品中,将客户的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客户随时随地通过在线定制平台上传个人素材,并亲自设计制作完成网上订单,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不必要的费用。订单提交后,系统将根据客户的所在区域优选距离最近的数字生产线或POD(按需印刷)连线来完成最终产品的制作。以客户通过互联网在个性体验中完成设计制作,线下数字印刷企业接到订单后完成生产的流程方式,初步形成数字印刷业的电子商务模式。

  通常,个性化数字定制印刷生产流程包括如下7个步骤:第一,获取客户提交的订单,了解客户的需求(数量及交货时间),检查客户提供的图像及其他文件是否满足印刷要求;第二,设计部门根据客户提供的文字内容及图像等,指导协助客户完成创意设计,对客户的要求进行分析以决定印刷的形式及装帧方案;第三,对最初的设计进行调整和修改,检查文字内容、图片质量以及尺寸等;第四,图文资料生成PDF格式或PPML格式印刷文件;第五,传送给数字印刷机或POD连线进行印刷制作;第六,产品进行印后处理,如裁切、装帧等;第七,质检、包装后将产品通过物流发送给客户。

  今天,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来自电子商务的挑战,数字印刷业也不例外。由传统经营模式向电子商务经营模式转变或将是数字印刷业的唯一出路。未来,在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全面应用下,电子商务极有可能将传统的商业模式完全颠覆,让我们做好准备,拭目以待。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http://www.gapp.gov.cn/news/1658/234693.shtml

 

  中国印刷电子能否“刷”出新兴产业

  无需笨重的设备电源、复杂的连接管线,只用在皮肤上“盖个戳”、贴个码,它就与你的身体紧密相连,并能随意地拉伸和扭曲。这种“电子纹身”可以随时记录你的任何体征变化并实时监测血压、体温等各项指标……

  “它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当然这只是开始,我们下一步将考虑将电子产品植入体内。”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柔性与印刷电子大会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John A. Rogers所作的主报告就是《可以在身体内降解的柔性电子产品》。

  然而,柔性与印刷电子的应用不仅仅限于可穿戴医学产品。用印刷机像神笔马良般地打印电子标签、显示器、纸电池等已不是痴人说梦,而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实,并成为显露于地平线的新兴产业。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以及三星、索尼等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密切关注。

  “这是我国首次主办国际柔性与印刷电子大会,也是全球唯一的在柔性与印刷电子领域的专业性学术会议。中国印刷电子技术的开发与产业起步不久,但令人兴奋的是,我国与其他先进工业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本届大会主席、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印刷电子中心主任崔铮研究员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在发展印刷电子伊始就强调基础研究与工程化技术研发并重,在无机纳米材料应用于印刷电子方面,国内研究与国外基本同步,并在某些领域已具有自己的优势。

  但专家们同时呼吁,我国也急需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让中国在这一战略新兴领域能够与世界同步甚至赶超。

  “理解印刷电子,首先要颠覆传统的印刷概念,可谓‘形似神不似’。印刷电子印刷的不是书本,而是用类似于传统印刷的制造手段印刷电子产品,所使用的墨水是电子油墨。” 新加坡科技局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印刷电子计划主管张婕博士介绍,印刷电子产品具有大面积、柔性化、易于批量化、低成本、绿色环保等一系列优点。作为硅基电子的补充与扩展,其发展前景广阔,可应用于光伏、显示、消费、检测跟综类电子与物联网等众多经济与民生领域。

  “印刷电子真正迅速发展起来是在近几年,其主要原因是无机纳米材料开始应用于印刷电子领域。无机纳米材料,如纳米粒子、纳米线、纳米管等可以较容易地制成墨水或油墨,然后用传统印刷方式制成电子、光电或传感器件,并基本保持无机纳米材料本身的各种优异物理化学性能。”崔铮说,未来的大尺寸柔性显示与照明、大面积薄膜光伏与各类低成本RFID(射频识别标签)、传感器等特性化电子产品都离不开印刷电子技术,而这类产品的市场是巨大的。据市场预测报告显示,全球印刷电子产值到2020年将增加到600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3000亿美元。

  崔铮特别强调,国外近年来对印刷电子的高度重视,主要源于看到了这一技术向实用化与市场化发展的前景。如,欧洲的框架计划、美国的国防科研项目、新加坡的政府项目,以及韩国知识经济部最近宣布的印刷电子6年发展计划,均对促进该国印刷电子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据崔铮透露,他领导的印刷电子中心正与清华大学冯雪教授团队合作,研制可穿戴健康监测产品,能及时处理并传输人体脉搏、体温、心跳等信息。

  “亚洲在印刷电子领域很活跃,特别是中国这几年技术发展很快,不仅有像样的设备、材料、器件及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发表科研论文的数目与档次也在增加。让国际同行另眼相看。”能够佐证张婕这句话的是:2011年,在韩国国家印刷电子中心的“全球印刷电子研发地图”上还没有标注中国,但到2014年,中国已成功举办了国际柔性与印刷电子大会,大会的28个邀请报告中有8个都来自中国大陆。

  与会专家表示,这次大会无疑将成为推动中国大力发展柔性与印刷电子科研与产业的契机。

  当然,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印刷电子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目前迫切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引导。”李路海认为,我国虽然对印刷电子认识不晚于国外,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缺乏政府层面的统筹,缺乏系统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我国虽然在材料领域较强,但从事可印刷电子油墨材料研发的团队不多,印刷电子设备也主要是从国外购买。

  “中国印刷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科技界与工业界的共同参与,需要科学研究与产业化并行。目前的情况是,一些企业热情很高,但科技界对印刷电子研究关注度还不够,主要是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中都没有列入印刷电子这个方向。”崔铮表示。

  对此,张婕深有同感。她介绍,目前新加坡正由政府支持一个巨大的印刷电子发展计划,科技研究局下属3个国立研究院及高校都参与其中。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印刷电子先进材料体系,器件测试,印刷制造工艺与组装,和柔性电子产品开发平台。印刷电子价值链建成直接服务于在新加坡的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以整合新加坡丰富的产业链。

  此外,李路海还呼吁,要加快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美国南卡州立大学2010年前就针对传统印刷与印刷电子进行调研,并设立了相关专业。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加拿大滑铁卢等地的大学都来我国招印刷电子硕士,相关人才需求十分旺盛。我所在的北京印刷学院从2007年设立印刷电子研究生培养方向,该方向的毕业生就业非常抢手。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家在全系列学科设置和专门型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尚处于一片空白。”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4-11/17/content_283575.htm?div=-1

 

  "千人计划"专家张霞昌:印刷电子,我们与世界同步

  如果所有的电子元器件都可以向我们的纸张印刷一样印刷,这将会是怎样炫酷的未来?

  图示产品是全印刷的温度传感器标签,其中包括印刷的显示器,印刷的存储器,印刷的温度传感器,印刷的芯片,印刷的纸电池和印刷的电路等。这种产品可以用于冷链物流产品的温度在线检测。

  其实这就是在全球不太为大家所熟知的产业:印刷电子。顾名思义,印刷电子产品是电子产品,所不同的是该电子产品的所有或部分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电源,显示器,存储器等)以及其集成产品是通过印刷的生产方式来完成的。成品呈现出的是形态是纸张、或是塑料薄膜等。印刷电子是由各种印刷电子产品所构成的正在全球范围快速起步的新兴工业。印刷电子是世界未来二十年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印刷电子产品一般是二维空间的, 具有柔性,可卷曲,环保和低价超值等特征。

  在这个领域,有着我们华人的骄傲:被誉为柔性电池之父的张霞昌博士。张霞昌,曾获得过达沃斯论坛科技先锋奖,与杨振宁博士同期当选为"影响全球华人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张霞昌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芬兰馆的形象大使,家国情怀却是每个曾受国恩、海外有所成就的科学家们心底的召唤。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印刷电子需要更多的相关配套技术支撑才能够蓬勃成长、发展壮大,无疑国内在此是较为薄弱的。在国家的部委盛情邀请下,张霞昌自2007年开始就往返于芬兰和中国,为国家进行相关的基础建设工作:筹建印刷电子产业联盟,为国家标准所组织印刷电子行业标准的制定。

  而作为一名终身致力于印刷电子的科学家,张霞昌却更希望看到所从事产业的应用壮大。他筹建了全球第一家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希望能在国内培养出一批行业的研究人员。研究院正在为中国印刷电子产业的发展建设四大平台。其一是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合作建立了的"中国印刷电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其二是研究院同时正在和国际组织IDTechEx合作搭建"全球印刷电子技术和产品展示厅"平台,其三是印刷电子规模生产所需要的世界上最先进的面向全社会的"印刷电子生产线"平台,其四是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合作筹建"印刷电子产业标准和测试"平台。他的梦想是印刷电子产业链的建成,使印刷电子技术早日服务于人类和社会。

  张霞昌博士更筹建成立公司来积极推动行业产业化的进程希望能在中国建立起世界领先的印刷电子集成商和生产商,建立起薄膜印刷纸电池的产业链。公司往下衍生陆续开发出了温感标签、电子年检车牌等相关的应用性产品。

  温感标签,就是可以全程实时记录温度的软性标签。2013年6月1日起,国家颁布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法规),对医药冷链过程管理提出了系统的要求,这必定导致医药冷链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与传统的温度记录仪器相比,软性温感标签弥补空运过程中的温度记录盲区,更为重要的是,每个标签都具备"唯一的身份识别系统",保证了一一产品与温度信息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让每件药品的温度记录可追溯成为一种可能。而印刷电子的低成本,将每盒药品包装上印上温感标签,让消费者可直观查询到该药品的温度记录,这也是可实现的一个未来。随着使用的需要,高端冷链运输食品等等的温度记录需求等也将逐渐攀升。

  而伴随着不同的组合,温度标签、湿度标签、心电图标签以及其他等等不同传感性能的记录式标签都是在触手可及的市场范围内。

  电子年检标签,是RFID应用的另一个方面,是适应未来智慧城市而生的。它将以半有源的柔性标签取代原来的功能简单的纸质年检标签,当车辆行驶过相关的保险、年检、车牌等信息都通过传感系统输送到后端的控制平台。实现车辆管理的信息一体化。上述标签对于远程医疗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RFID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可穿戴电子的快速起步,苹果、三星、STMicroelectronics等国际大公司开始在柔性电池上布局,给印刷电子带来了机会,但也给刚起步的中国产业带来了挑战。自带电源、柔性可黏贴、性价比高、信号强、等综合优点,给张霞昌在国内的印刷电子的产业化留下了无限的市场可能。

  前途光明,途径探寻中,而张霞昌,他说:我将一直在路上!

  本文转自:千人计划网 http://www.1000plan.org/qrjh/article/61715

 

  3D打印技术新突破——可以精准打印多种颜色

  但凡使用过3d打印机的人都意识到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颜色。3D打印技术可以完美地打印任何形状的复制品,但对于原件的颜色,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了。

  近期,德国弗劳恩霍夫计算机图形研究所的Alan Brunton及其朋友们的工作有望改变这一现状,他们找到了如何在3D打印过程中加入精确颜色方案的方法,这在3D打印技术领域尚属首次。

  一般来说,3D打印的物体是由一层层的定影粉或压缩塑料组成,现有的方法都不能对目标颜色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想要在颜色方面取得突破,必须另寻他法。传统的2D打印机制成的图像是由像素构成,如果3D打印物体由体素构成,是不是就能解决颜色问题了?

  大约在一年之前,市场中就有由体素构成的3D打印物。这些3D物品由多个喷墨打印机一点一滴制成,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这些液滴可以瞬间固化。如果将每一滴液体看做是一个体素,那是不是就有可能对颜色进行准确控制呢?这就是Brunton拟采取的方案,众所周知,动手总比动嘴皮子难的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Brunton面临着不少的难关:

  首先,在3D打印之前(扫描)及打印过程中,需要面临庞大的数据量及数学运算。从喷墨打印机中喷出的液滴很小,一立方厘米的范围内就能容纳1800万个。因此任意一个差不多的对象都由数百亿个体素单元组成,且每个体素对最终目标颜色的影响也将计算在内。

  其次,这些微小的液滴必须具备一定的透明度,如此紫外线才能透过液滴从而将其固化。这对目标物体的视觉外观具有显著地影响,因为光线在穿过体素的过程中会出现光的散射、折射等现象。这也就意味着,液滴的颜色必须综合考虑光线的散射作用,这极大地增加了颜色方案计算的难度和强度。

  最后还有一点:在2D打印过程中,可以在一幅图像中的任一点使用多达3种不同的颜色;但是在3D打印中,每个液滴只能是一种单一的材料,因此颜色的选择范围被 大大地制约了。

  然而,Brunton借鉴数十年的2D印刷以及一般彩色成像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他们的方法结合了两种不同的技术:第一种是被称为半色调的二维打印技术,可以近似地看成一种三维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不同大小和间距的点替代连续的色调和颜色。第二种是计算物体表面颜色的方法,该算法需综合考虑光线透过体素时将发生散射等现象。

1.jpg

  结果是那么地令人印象深刻。上图中只有三个苹果和拇指是真实的,其余都是Brunton利用新方法打印的复制品,小编已经傻傻分不清楚了。

  Brunton表示,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以及更高分辨率打印机的出现,3D打印效果还会更好。在所有的这些方面,其团队提出的算法还将接受检验。相对而言,透明度更低的油墨及分辨率更高的打印机更易实现。

  将来,还要高度重视半透明、不透明油墨的混合使用,因为很多生物材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譬如皮肤。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工作,将翻开3D打印的新篇章。相信不久之后,现今流行的打印设备就会淘汰。

  本文转自:雷锋网 http://www.leiphone.com/news/201506/K2sCx4JZHscvPAUY.html

 

  3小时就可打印一个立体的“你”

  5月29日到31日,中国中部(长沙)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暨第16届湖南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中部创办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工业展,自2001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五届,是湖南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展会,展会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展会最大的买家集中在长沙经开区内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制造业骨干厂商。

  展会今年的主题为“智能”,除了自动化机床、工业机器人,今年展会最大的亮点在于“3D打印”。从扫描到打印,从材料到应用,从代理到自主研发,3D打印已经逐步走进普通人生活。

  扫描3秒钟复刻人像

1.jpg

  站在4个立柱式的扫描仪中间,光线从16个工业级相机中一闪而过,只要3秒钟,你的3D形象就完整地出现在了电脑中,连脸上的表情、肤色深浅都栩栩如生,这就是湖南燚熵科技带来的矩阵式人体3D扫描仪。

  “完全自主研发,在国外的销售也很不错。”品牌总监谭文健介绍,用扫描仪进行人体3D全彩扫描一般耗时10分钟,通过软件建模方式来获得三维人像数据则需要24个工作时,也就是一周时间,现在用他们的设备只需3秒钟就能深度获取物体的三维、色彩和纹理数据。之后通过数据处理,再用3D打印机将人像打印出来,整个过程只需3个多小时。

  扫描是3D打印产业链的前端,“除了能把扫描对象打印出来,数据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一定要用‘互联网+’思路去发展。”谭文健介绍,之所以从扫描切入3D打印行业,他们看中的是大数据应用。通过三维扫描获得的数据可以用来产品展示、数字博物馆建设、服装订制、立体写真、创建专属游戏角色,“比如现在大家贴面膜,要不大了要不就小了,但是如果有了个人面部数据,就能向面膜厂家订制最合适的面膜。”

1.jpg

  打印A4纸也能打印3D模型

  3D打印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和设备,根据应用可分为工业级和桌面级,主流打印技术主要有热挤压、光聚合、层压、烧结、粘合等几种,常见的材料有金属、树脂、尼龙等,甚至还有纸张。

  湖南睿度科技的展台上放着一包包普通的A4纸,将A4纸放进3D打印机里,出来的是一个白色的紧实纸块,当剥开多余纸张,一个全彩的目标模型出现了,不仅色彩逼真,手感光滑,质感和木材接近。“一般用尼龙或者高分子材料3D打印出来的色彩都有些失真,用纸质材料打印则没有这个问题。”工作人员介绍,软件建立3D模型后,会将模型按照纸张厚度分层,计算出每张纸上需要打印什么颜色,此后一台普通打印机将用专用墨水把颜色打印在每张纸上。将已经有颜色的纸张放进3D打印机中,3D打印机的合金刀头会把每张纸有颜色的部分切割出来、并层层粘结压实,这样,剥开多余纸张后,全彩的纸质3D模型就出现了。

  “纸张打印成本低得多。”工作人员拿出一个人的半身像,“这样的人像用两包纸可以打印2、3个,打印时间十个小时,成本几十元。如果用3D打印常见的PLA材料,平均价格是2-3元/g,那这样的人像就要几百甚至上千元。”

  应用高成本无局限个性订制

  工业产品成型前通常需要验证设计,或者在多个原型机中选择。3D打印速度快,一次成型,成为了不少企业的新选择。

  “3D打印相比传统开模方法的成本并不见得低,但是它快速、不受工艺局限,更有创造力。”湖南华翔增量制造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黄险峰介绍,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台3D打印的小轿车整体空调系统,这台约1.8米的空调系统插电可用,由尼龙和玻璃纤维的混合材料耗时3天打印出来,“这是汽车企业前期选型用的,如果采用传统的开模方法,需要半个多月。”

  他拿出一个3D打印一次成型的汽车零部件,打开内部,里面有曲形的通道,“这用传统加工方法根本无法做到,3D打印可以让设计不受传统技术制约,设计人员只要考虑设计最优化即可。”

1.jpg

  由于3D打印能快速个性化地展现病变形态和位置,3D打印在医疗领域最被看好。在湘雅医院,湖南华翔已经有了上百例案例,根据CT扫描,3D打印能再现病人的患处情况。通过直观地观察,医生可更加精准地定制手术方案,并进行术前模拟,从而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对于先天性畸形,或是组织、器官缺损,可以‘量身定制’各种修复体。”黄险峰拿出其中一个病例的3D牙齿模型,“按照打印出的口腔模型,医生能为病人打造最匹配的矫正器、假牙。”

  本文转自:红网 http://yq.rednet.cn/c/2015/06/03/3697580.html

 

  Mcor Technologies opens U.S. 3D printing headquarters in Boston-area

1.jpg

Irish 3D printing company, Mcor Technologies, has expanded its global footprint with the official opening of its U.S. headquarters at the Myles Standish Industrial Park in Taunton, Massachusetts.

The world’s only photorealistic-colour, paper-based 3D printer manufacturer has set up the facility to accommodate its growing customer base across the region and arrives just in time for the pioneering company’s 10 year anniversary. This is the company's second U.S. office after it's initial office in San Jose, California.

Using standard copy paper, the company’s flagship 3D printer, the Mcor IRIS, prints any colour anytime employing a global-standard ICC colour map to provide the industry’s most accurate colour 3D printing. Take a look at what Mcor CEO Conor MacCormack had to say about the process in our colour 3D printing special.

The company recently unveiled its latest offering, IRIS HD which provides 360° high-definition colour, sharpens details, and reduces the industry’s already lowest operating costs by 20 percent, raising the bar once more for colour and affordability.

“This U.S. headquarters will provide world-class consulting, service and support directly to our rapidly growing U.S. customer base,” Dr. Conor MacCormack,

co-founder and CEO of Mcor Technologies, commented. “Since our 3D printers are essential to manufacturing and education, we’re especially delighted to be located in Taunton with its rich history in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y and its convenient location between Boston and Providence.”

The facility’s grand opening was attended by Jan O’Sullivan TD, Ireland’s Minister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and Taunton Mayor, Tom Hoye.

Cutting the ribbon on the new space, Minister O’Sullivan, commented: “This truly innovative Irish company with its unique approach to affordable eco-friendly 3D printing will make 3D printers available in schools and colleges across the US.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sophisticated market in the world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delivering on the obvious potential of the Mcor product here will enable the creation of sales and marketing jobs in the US and high value R+D roles in Dunleer Co. Louth.”

  本文转自:http://www.tctmagazine.com/3D-printing-news/mcor-opens-us-3d-printing-headquarters-in-boston-area/

  

  中国印刷业发展生机勃勃

  全球首发的数字印刷机、基于云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采用数字技术实现油画和3D效果的喷墨打印机……2014年11月14日-17日,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全印展在沪举行,各类印刷业前沿创新技术和产品云集于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感叹:“此次展会让人们看到了我国印刷业的勃勃生机。”在展会主论坛上,海内外印刷专家也普遍认为,中国正成为全球印刷业最重要的市场。

  全球印刷同行的盛会

  “中国为世界很多国家提供了印刷服务,中国印刷业是全球印刷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印刷业也离不开中国。”在展会主论坛“2014中国印刷论坛暨第十四届亚太印刷论坛”上,王岩镔如是说。此次论坛亦是全球印刷业同行的一次交流盛会,来自美国、欧盟、亚太地区八国的印刷行业专家,就全球印刷业发展趋势、前沿技术进行了研讨。

  展馆内,云集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中国惠普公司以“经典蓝”形象参展;佳能公司以2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积成为全场最大,并推出了6台全新的数字印刷设备;富士胶片、美国施乐、柯尼卡美能达等世界知名品牌均在此次展会上推出了最新设备……在杭州科雷机电工业有限公司、天津长荣印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民族品牌的展位上,随处可见一张张“外国面孔”——他们或作为工作人员在讲解设备的性能,或作为买家在洽谈代理业务。

  展会的国际化还体现在参观者上,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50多个海外团体前来参观此次全印展。11月16日,展会主办方还首度举办了印度日活动。

  产业融合对接的平台

  11月15日,前来观展的上海紫丹印务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王海平告诉记者,他们是带着任务来的,要寻觅一台高效、连线、精度高的印刷品检设备。像王海平一样,带着明确采购目的前来观展的专业观众不在少数。

  展会开幕当天,签约消息已频频传来。柯达公司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牵手,共同打造彩色全连线按需印刷系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黎雪告诉记者,这是江苏凤凰涉足按需印刷业务过程中从黑白向彩色迈出的重要一步。美国施乐公司旗下的impika公司在此次展会上启动进军中国市场业务,现场与兆迪技术有限公司、经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代理商签约合作。中国惠普公司更在开展后两天里就售出了11台数字印刷机。

  线上的贸易也在同步进行。11月14日,由中国印刷技术研究院打造的“印刷家”电商平台上线,在当天的团购活动中即签售5台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1台覆膜机、2台大幅面扫描仪、2套印刷品检工具。

  展示前沿技术的秀场

  展会上,印有读者头像的个性化书籍、贴有不同标签的饮料、具有油画和3D效果的打印产品等印品都极为吸引观众的眼球。

  众多传统印机制造商在产品创新方面也有不俗表现。行业老牌民族印机制造企业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向业界公布了其基于云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总经理陈邦设介绍说:“北人会针对每类设备开发出一套最优化的工艺参数,之后把这些数据全部储存在云平台里。这样不仅有利于改良工艺,还便于印刷企业不会因为设备操作者的变更而影响生产。”

  从与台湾健豪公司合作打造云印刷平台,到前不久收购了海德堡公司的部分印后资产,作为上市公司,天津长荣股份有限公司的每个举动都会引发业内不小的震动。此次参展是其整合后的首次亮相,长荣打出了“智能”牌,推出了4款全新印后设备,志在开启印后同步智能化时代。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http://www.gapp.gov.cn/news/1658/231812.shtml

 

  中美举办出版传媒产业论坛共商互联网时代出版传媒业发展

  当地时间2015年5月27日下午,在2015美国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幕当天,中美出版专家齐聚中美出版传媒产业论坛,围绕“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传媒业发展”话题进行交流探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前景》的主旨演讲。

  论坛上,中外嘉宾通过探讨中美出版传媒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动态,分别就“互联时代出版传媒业展望”、“中美出版及传媒产业:市场概况与成功案例”两个分议题进行交流。

  据介绍,当前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呈现出3个新特点:一是出版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图书出版结构更加优化。据初步统计,2014年中国出版、印刷、发行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9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7.0%;利润总额达1542.13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7.1%。中国出版业正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积极推进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效益的转变。二是数字出版快速增长,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数字出版近几年保持了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整体规模持续扩大,仍然是中国出版业增长最快和潜力最大的板块。三是市场主体实力壮大,转型升级效益突出。据初步统计,2014年,中国31家出版集团主营业务收入比2013年增长10.4%,24家发行集团主营业务收入比2013年增长7.9%。这些出版发行龙头企业,努力适应互联网及数字化浪潮,实施新的战略布局,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中国出版业面临着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传统纸质阅读仍有较大市场需求、新型阅读方式增长明显、新技术孕育出版新业态、跨界融合拓展产业链条和发展空间等五个方面的良好发展机遇。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出版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吴尚之表示,中国出版业将在创新内容生产和产品服务、加强行业服务平台建设、扩展内容传播渠道、拓展新技术新业态、构建合作发展机制等几方面加以推进。他竭诚欢迎国际出版传媒企业、技术企业等与中国同行在新技术研发、数字版权保护、版权贸易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以共同推进出版业的发展。

  在数字化和国际化的影响下,出版从业者工作的领域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由此带来了很多新的战略性策略和直接的商业机会。“互联时代出版传媒业展望”这一分议题,由美国书展国际事务主任鲁迪格·维辛巴特主持,中国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小平、美国出版商协会主席汤姆·艾伦、国际出版商协会主席理查德·查金、亚马逊公司全球副总裁罗素·格兰迪尼蒂、约翰·威立出版社高级副总裁和首席营销官克莱·斯图堡等中外嘉宾进行交流。

  出版人周刊总裁乔治·什洛维克主持了“中美出版及传媒产业:市场概况与成功案例”这一环节的交流,尼尔森图书调查公司总裁乔纳森·诺埃尔、企鹅(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海伦、珀修斯图书集团首席营销官里克·伊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李岩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中美两国权威的出版企业经营理念,并探讨中国出版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发展机会。

  论坛演讲内容紧贴当下出版热点,吸引了许多中外出版人参加。

  本文转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 http://www.gapp.gov.cn/news/1656/253148.shtml

  

  政策推动 纳米绿色印刷产业欣欣向荣

  2014年年末,位于中关村怀柔园的中科纳新技术印刷有限公司推出三款新型号数字喷墨制版系统,其中纳新NT220-131A数字喷墨制版系统为全球最高速度对开报业制版系统样机。这对绿色印刷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产品发布会当天,新设备就签约12台套。

  近年来,绿色印刷已经成为印刷行业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绿色印刷,有效引导印刷以及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研发使用节能环保的印刷设备、技术和材料,拓展新兴市场,并且以此加快了印刷产业转型升级,为促进建设生态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绿色印刷产业欣欣向荣

  “在我国实施绿色印刷的几年时间,因为采用中央供墨系统、环保烘箱、中央供气系统等节能措施,使得全行业设备能耗降低约10%。”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秘书长陈迎新介绍,通过推动绿色印刷,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板材使用量超过了胶印版材使用量的50%以上,全国CTP和数字化工作流程装机总量已经达到7000多台套。2013年,环保油墨使用量的增长速度是普通油墨的1.6倍,预涂膜使用量已经占到覆膜总量的30%。软片使用量减少约12%,废液排放量减少约6%。

  记者了解到,环保印刷工艺材料技术的日渐普及使得印刷行业废液减排成为现实。以印刷行业危废物HW16为例,这种感光材料废物伴随着传统印刷制作而产生,但眼下,喷墨打印制版技术的应用成了它的“克星”,让胶印企业彻底与其告别。

  陈迎新介绍,目前,国家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绿色印刷扶持政策,建立了一批示范企业。2013年,中央财政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2.77亿元,支持43家绿色印刷企业;2014年,中央财政又给予全国31家绿色印刷企业2.12亿元的扶持。北京、上海等地也先后出台奖励政策,使绿色印刷企业尝到了甜头。

  据业内人士观察,国际上符合环保要求的印刷服务市场在最近5年中呈指数式增长。一些大企业和政府部门也开始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加环保的印刷产品和印刷材料以及设备。因此,专家认为,以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方式进行生产,是印刷企业未来在经济上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我国印刷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喷墨印刷成领航标杆

  “在绿色印刷家族中,喷墨印刷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引发印刷相关产业经营形式的整体变革,并映射到出版业、包装业、个性化产品等行业。”在北大方正印捷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瑛看来,要发展绿色印刷,就要重视喷墨成像技术的突破与发展,这将是传统国内工业完成数字化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董瑛介绍,喷墨印刷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喷墨数字印刷机、数字化工作流程和在线印刷服务平台。其中,喷墨数字印刷机具备高速输出能力,其硬件技术是整个体系的基石,而数字化工作流程需要功能完善、性能高效的配套流程软件,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喷墨印刷机的生产能力,在线印刷服务平台则依靠与互联网平台的无缝衔接,确保喷墨印刷技术可变、快捷特性贯穿整个业务链。

  据业内专家介绍,喷墨作为一项能够明显降低短版和按需印刷活件生产成本的技术,对整个印刷供应链而言至关重要。其最大优势就是能进行非接触式成像,让人们在印刷系统、油墨和承印物的选择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喷墨印刷机几乎可以在任何承印物上进行印刷,包括不规则形状的物体。这为喷墨技术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包装市场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9%,潜力巨大。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2年年底,国内从事出版喷墨印刷设备的企业有北大方正、天津长荣、潍坊东航等。包装行业采用UV墨水的喷墨印刷,介质使用非常广泛,可以在常用的包装、标签、票据纸上直接喷印成像。配合可变印刷数据处理软件与防伪、监督码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广泛的增值服务。在个性化印刷领域,借助喷墨印刷技术可适用介质广泛、连续数据转换与输出的特性,在个性化定制方面,具备传统印刷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个性化喷墨印刷可随心控制瓷砖产品,直接在宣纸材料打印、进行古籍、古画复制,不需要长度限制、无需拼接的超长画幅输出。

  由此看来,喷墨印刷技术的确是绿色印刷的一员“虎将”。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和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谢永林带来一个好消息:该所计划在5年内建设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喷头墨核心技术为基础的喷墨打印制造技术产业链,打造3-5家喷墨打印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

  本文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http://www.keyin.cn/plus/view.php?aid=1082372&pageno=2&type=

 

  国产智能化包装在我国的发展

  目前智能包装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才刚刚开始,有些技术还处于实验和研究阶段,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我国的包装事业,提升我国包装的技术含量,以适应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形势的需要,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智能包装亟待开发

  智能包装在发达国家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和发展,而在国内,智能包装的研发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他同时指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我国智能包装的应用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国的智能包装市场有广阔的利润空间等待挖掘。

  国内外智能包装差异化发展

  一般国外仅将温度-时间历史记录标识(TTI)、被包装食品内微生物滋生指示标识(MGI)、光致变色指示标识、受到物理冲击标识、渗漏、微生物污染标识、无线电射频标签(RFID)、DNA(脱氧核糖核酸)标签等定义为智能包装;而将气调包装、抗菌包装、乙烯吸附包装、吸氧包装、自加热/自冷却包装、异味的吸附包装、芳香味的释放包装、吸湿包装等定义为功能包装。

  在功能包装方面,国内的气调包装、芳香味的释放包装还比较成熟;气体吸附类型包装(吸湿、吸乙烯、吸氧)一般采用香袋的形式,技术含量不高,而国外开发出的气体吸附包装,已可将无毒的吸附剂共混到薄膜树脂内部;其他的功能包装和很多的智能包装在我国还几乎处于空白。

  此外,在这些智能包装中,RFID(识别射频)电子标签是国内民众较为熟知的一个领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政府对药品和食品加强监管力度方面等的加大,都推动了我国对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在物流、包装、零售、制造等行业有较多应用。智能识别技术在一些领域(如药品、高档食品)会得到应用,但我国还不会成为RFID电子标签的消费大国,因为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智能识别技术尚未进入百姓的日常消费市场。

  影响我国智能包装发展的因素

  高成本一直是妨碍智能包装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能够用于包装的芯片及可印刷的天线、电路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还不像传统印刷那样简单,有关如何安装和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如何放置电子阅读器,以及检索、使用和储存标签信息的技术复杂而且成本昂贵。因此,产品转型并不是所有国内包装印刷企业能做到的,目前,他们对智能包装技术的投入、人才的引进、设备和材料的更新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普通百姓对包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智能包装价格高、无市场,影响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因此国家应该积极倡导使用智能包装,甚至强制使用,以更好地遏制假冒伪劣产品。同时,在食品包装方面国家还要加大科研投入,鼓励自主研发和申请国家级研究课题,引进必要的软包装测试设备。

  研究单位则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快研发速度,积极与软包装生产企业联合,将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于软包装企业而言,我国软包装市场刚刚起步,市场空间大,即使在“严冬”时刻,企业也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投入,加强与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联合,占领优先市场,拓宽企业发展道路。

  本文转自:慧聪食品工业网 http://info.food.hc360.com/2015/01/270851877948.shtml

  

  英国大学生发明智能标签,可辨别食品新鲜度

  据外媒报道,为解决食品过期问题,英国女大学生帕克泰特(Solveiga Pakstaite)发明一种“智能”标签,这种凸起的标签会随食物新鲜程度起变化,消费者只需用手一摸,便可辨别食品的新鲜度。

  帕克泰特的这个新发明名为“Bump Mark”,是一款智能型食物标签,它能够与包装中的食品以相同速度变质,从而让消费者可以准确了解食用这些食物是否安全。

  这款标签所用的材质是一种特殊的明胶(Gelatine)。它是一种蛋白质,因此它的衰变速率和同为蛋白质成分的食品,如肉、牛奶和奶酪等一致。

  随着时间越长,明胶会由扁平而顺滑慢慢变成凸起。包装内的食物逐渐变得不新鲜时,标签会凹凸不平,这种颗粒感会在明胶变质之后变得越来越明显。消费者用手指一摸就能辨别。

  只要将明胶的浓度调整,就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食品,例如鲜奶、肉类等之上。明胶是在复制食物身上发生的变化,所以它所反应的信息,比打印在包装上的保质期准确的多。

  帕克泰特表示,设计的灵感始于与盲人合作,当时她想找出能让盲人辨别食物是否过期的方法。

  帕克泰特设计的这款名为“Bump Mark”的食物标签,获选为戴森产品设计奖英国冠军,赢得2000英镑奖金,目前已申请专利。她也正在和一些公司讨

  论,如何将这项发明商业化。

  本文转自:中华印刷包装网 http://www.cpp114.com/news/newsShow_241150.htm

 

  印刷电子或将会改变产业形态

  近段时间,市场调研公司ABIResearch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印刷电子将对产业形态产生很大的改变,并对印刷电子方面的技术、应用和推出时间进行了分析。  

  “印刷电子——天线、晶体管和电池——可能最终改变RFID产业的型态。”产业分析师SaraShah表示,“直接把这些器件应用于瓦楞纸板等材料上面,制造商和分销商就能创造自己的‘智能包装’,并绕过漫长的RFID标签从而贯穿整个生产链。”

  目前已有工作于高频和超高频段的印刷天线,随后也将推出大量超高频RFID印刷天线。然而用于超高频的供应链管理这个目标市场则一直比预计发展的缓慢许多。另一方面,工作于低频断的印刷晶体管性能一直欠佳,且没有标准支持,尚未推向市场。

  “当印刷晶体管在2008年出现的时候,将无力与硅晶体管竞争。”Shah表示,“它们工作在较低的频率上,而且不能与现有的读出装置兼容,因此在针对项目(item)级LF标签的标准出现之前将不适合于开环供应链。但是,它们应该能够在低成本、非关键性物品的标签方面开拓出自己的市场。”他认为,印刷晶体管可能在闭环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方面找到用武之地。

  印刷电池最终将成为RFID市场的一部分,使得人们可以把温度、湿度和光线传感器加入到RFID标签之中。但该市场要等到上述报告预期的后期才会发展起来。

  由此可见,印刷电子技术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并将会给印刷行业市场带来积极的转变。

  本文转自:香港印刷业商会网站 http://www.hkprinters.org/gb/news/news.asp?sub_id=7462

  

  美国当纳利推出RFID智能标签解决方案

  美国当纳利印刷公司宣布推出其Custom Wave服务,这是一个完整的智能标签解决方案,包括标签RFID天线的设计及性能测试、标签的自定义和标签的制作及标签的自动化质量控制,全球分销及售后服务。该解决方案利用的是当纳利专有的印刷电子平台和RFID技术。

  Custom Wave具有在各种材料上印刷天线的能力,包括直接在标签上。当纳利报告称,通过将天线直接印刷到标签上的方式,消除对塑料镶嵌的需要,Custom Wave每卷可多容纳30%的标签,而需要的基材和包装材料则比传统塑料镶嵌型智能标签少。降低材料需求和减少工艺步骤,使Custom Wave在提供智能标签生产中具有环保和成本效益。

  Custom Wave标签包括CW-100-01MR6,天线尺寸为8毫米*95毫米(3.74英寸*0.3149英寸)。采用的是ImpinjMonzaR6IC(符合EPCGen2标准),具有96位的电子产品代码(EPC)的记忆,记忆密码锁与自动调整功能。

  CW-300-02U7标签具有19毫米*93毫米(3.661英寸*0.748英寸)的天线。它采用的是恩智浦半导体的UCODE7芯片(符合EPCGen2V2标准),带有128位的EPC存储器和支持自定义序列化。

  本文转自:科印网 http://www.keyin.cn/news/ysqy/201505/08-1084588.shtml

 

  2020年全球工业包装市场规模将达610亿美元

  据史密瑟斯·派诺公司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工业包装市场的规模为486亿美元,并有望在2020年达到61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4%。

  史密瑟斯·派诺公司这份名为《2020年工业包装市场预测》的报告对全球工业包装市场及其在未来5年中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并从产品类型、终端应用和地域等方面对工业包装进行了剖析。

  《预测》指出,2013年,亚洲在全球工业包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为31%;而它在未来几年中也将继续保持增长,并将在2020年达到34%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欧洲在全球工业包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将在2020年降至28%。

  从终端市场的角度来看,化工和制药行业是工业包装最大的两个市场,约占其总销售额的30%左右。

  本文转自:科印网 http://www.keyin.cn/plus/view.php?aid=1083768

  

  2015年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包装印刷行业具有万亿市场规模。近十年来,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从2002年2500多亿元,到2009年突破1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2014年国内包装工业总产值完成14800亿元,包装行业社会需求量大、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已经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支撑性产业。2013年中国印刷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398.5亿元,其中出版物印刷产值保持稳定增长(比重约15%);包装装潢印刷产值快速增长,占整个印刷总产值的比重稳步提升(约75%)。印刷产品结构在满足大众化需求的同时,呈现品质化、个性化、订制化趋势,绿色印刷、数字印刷迅猛发展。

  云印刷和互联网包装正在成为包装印刷行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它有效解决了包装行业分散的突出矛盾。互联网包装将产业链条上各方主体连结至同一个平台,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生产将大幅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价格低廉、优质的一体化服务。包装印刷产业的互联网化将掀起巨变,行业整合正迎来新的力量。

  本文转自:中商情报网 http://www.askci.com/chanye/2015/04/10/16584ldux.shtml

 

  包装防伪是包装市场面临的重大课题

  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干扰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一大毒瘤。如何利用产品包装进行有效的防伪,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药品包装防伪

  由于进一步开放药品市场,加之网上购药渐成时尚,致使假药问题严重困扰医药市场,因而治假防伪成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重中之重。药品包装防伪如今已经成为与药品紧密相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药包装防伪和制药的发展一样,也受到假冒的冲击。

  为了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欧洲的制药包装供应商采取了严格的审核资格认证制度,并执行相应的标准。欧洲的药品包装制造供应商大量设计生产新一代的防伪包装。德国泰斯公司在生产的一种不到巴掌大的药盒上,就有近10种防伪标识。它使用了微缩文字、上光制版,同时采用了钞票凹印技术等可用肉眼识别的防伪标识和使用特殊镜片方能看见的防伪标识。

  包装防伪要诀

  包装防伪是一门内容广泛的课题,例如装潢防伪、印刷防伪、条形码、电码防伪、管理技术综合防伪、附属产品及功能综合防伪、报废技术及警示语技术防伪等,本文将探讨产品包装印刷时,实施防伪的工艺方法及发展。

  包装防伪印刷材料包装防伪印刷材料多种多样,但主要是纸张和油墨,对它们具有特殊的要求。防伪纸张在造纸过程中利用各种防伪技术制出各种防伪纸张,用来印刷包装标签或包装用纸,达到防伪的目的。目前有激光全息技术、水印技术以及特殊添加物技术等。

  印后防伪加工印后防伪加工是根据包装实用性和防伪要求进行相应的表面整饰加工,如覆膜、上光、模切、压痕、凹凸压印等。加工过程中,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新型整饰材料和特殊工艺。例如一种新型的盒盖开启与盒底不可开启的防伪结构,这种盒装盖开启部分的盖舌与盖体用强力粘结一齐封死,盒底加工成不可开启结构,而在盒体后部有断点压痕(与盒体同时模切而成),消费者只需将手按住盒盖,拇指按压断点处一掀,便于将盒盖打开,这种盒体不可能再被二次复用,所以防伪效果很好。

  包装防伪启示

  包装防伪印刷的发展由以上内容可知,包装防伪印刷一般通过包装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用最新材料、最新技术、最新设计及最新设备等多方面实施防伪,以达到别人难以仿制的目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仅仅依靠单一防伪印刷进行包装防伪远远不够。因为造假者也非等闲之辈,生产厂家如何防范,笔者认为实施综合防伪包装,才是行之有效之对策。

  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是,目前包装防伪印刷往往注重防伪,但不注意消费者的识别能力与水平这样的误区,防伪效果不甚理想,同时包装时容易忽视绿色包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理论。行之有效的防伪方法应是消费者不需要专业知识就容易识别,使用的技术极难仿制,防伪的成本低廉,且在产品包装时采用绿色包装原材料、绿色加工制造技术,这才是包装防伪印刷的发展方向。

  本文转自:中华印刷包装网 http://www.cpp114.com/news/newsShow_255092_7.htm

 

  龙永图谈包装——我国包装产业三大特点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包装产业有了极大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包装产业的规模已经形成,成为全球第二包装大国,而且有20多万家包装企业,非常适应中国作为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第二,包装行业的企业结构很好,20多万家的企业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居多,非常适应中国经济转型所期望看到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第三,整个产业的地域格局也比较集中,集中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为中国包装产业链的开成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他还认为:一、在高端制造业方面,包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最后环节,非常关键。我国要发展好高端制造业,包装行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会起到重要作用。二、包装行业的创新很重要,不仅会影响包装行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包装的创新就很难有一些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端制造业。三、包装行业实际上可以作为一个载体,使我国的文化走出去,我们的包装产业具有很多鲜明的文化特点,而且可以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如何将这些文化元素体现在包装上,将使我们的包装质量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转自:贸促会包装分会网站 http://www.cpta.org.cn/articleDetail.html?id=6394

 

  “互联网+”将重塑包装产业格局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中国2013年网购包裹的数量达到90亿件,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2%,跃居世界第一。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预计,2015年快递业务量将完成196亿件,同比增长约40%,业务收入将完成2650亿元,同比增长可达30%。

  尽管2015年中国内需和外需均不振,但从市场走向来分析,快递包装、智能终端包装、冷链包装,纸包装等领域仍将会保持较快增长。

  网购的火爆也直接带火了冷链快递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销售蔬菜、水果、鲜花等生鲜产品的网店多了起来。

  因应市场形势调整产品结构

  客户和市场在变,包装制品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包装企业惟有审时度势,因应市场变化对产品结构作出调整,才能在危难中安然度过。

  零售易包装(RRP)是一种易于开启、方便货架销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品牌展示效果的新型包装。目前,在欧美国家,这种精美印刷包装的增长速度是普通瓦楞包装的两倍。在中国,零售易包装刚刚超势,绝对是一块值得挖掘的沃土。

  随着物联网的日趋成熟及智能化物流的快速推进,一种名叫CCF标准箱的新型产品将很快流行。

  CCF箱具有统一尺寸标准,不仅使农产品(新鲜水果、蔬菜)的包装能适用行业标准托盘,还能提高货物装卸、运输、仓储等方面的效率。

  随着绿色低碳环保潮流日渐流行,很多企业对简化产品包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此外,有些领域,包装正在向着托盘化和小型化发展,包装企业应当保持对包装市场脉动的关注。

  拥抱“互联网+”、“数字化印刷”和“智能制造”

  2015年,“互联网+”概念无异是炒得最为火爆的话题,似乎企业再不参与到互联网中来可能被Oust。

  “互联网+”正在引爆包装印刷行业的互联网热情,互联网包装已成为包装印刷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互联网包装可将产业链条各方主体相互连结至同一个平台,通过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可实现包装制造、包材供应、包装设计与客户订单的最优匹配,从而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价格低廉的一体化优质服务。

  “互联网+”有望重塑包装印刷产业竞争格局,行业整合也将迎来新的驱动力,行业大联合将成为可能。

  近年来,工业4.0被视为未来十年制造业发展的方向。而未来的“智能工厂”将不会再制造统一的、毫无差别的产品,而是在一系列的包装印刷设备上,生产亿万种定制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凭借芯片或二维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配送到客户的智能生产线上。因此,包装印刷企业如何向智能制造转型,将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由于与个性化和差异化包装完全匹配,数字印刷可能会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甚至有可能未来几年迅速取代传统的模拟印刷,这一趋势值得包装企业好好思量。

  本文转自:中国包装联合会网站 http://www.cpta.org.cn/articleDetail.html?id=6363